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
2022-10-09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意思: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該句出自《論語·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tài)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翻譯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p>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注釋
必:必定。
師:老師。
擇:選擇。
“擇其善者而從之”原文賞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受到后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贊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孔子提出對自己所不知的東西,應該多聞、多見,努力學習,反對那種本來什么都不懂,卻在那里憑空創(chuàng)造的做法。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要求他的學生這樣去做。
“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表現(xiàn)出孔子自覺修養(yǎng),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yǎng)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為師。
《論語》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chuàng)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論語》作者介紹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大成至圣先師”。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文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意思 擇其善者而從之翻譯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g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g詳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g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姆g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譯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翻譯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