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翻譯和原文

2022-11-12 天奇生活 【 字體:

醉翁亭記第一段: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記第二段翻譯: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注釋

  1、環(huán):環(huán)繞。

  2、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東部。

  3、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州城。

  4、皆:副詞,都。

  5、其:代詞,它,指滁州城。

  6、壑(hè):山谷。

  7、尤:格外,特別。

  8、蔚然:草木繁盛的樣子。

  9、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

  10、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11、潺潺(chán):流水聲。

  12、釀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瑯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釀酒而得名。

  13、回:回環(huán),曲折環(huán)繞。

  14、峰回路轉(zhuǎ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比喻事情經(jīng)歷挫折失敗后,出現(xiàn)新的轉(zhuǎn)機。

  15、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16、然:……的樣子。

  17、臨:靠近。

  18、于:在。

  19、作:建造。

  20、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21、自謂:自稱,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22、輒(zhé):就,總是。

  23、年又最高:年紀又是最大的。

  24、號:名詞作動詞,取別號。

  25、曰:叫做。

  26、意: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乎:相當于“于”。

  28、得:領(lǐng)會。

  29、寓:寄托。

  《醉翁亭記》賞析

  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全詩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對快樂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民同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對于官場的一點無奈的思想感情。

  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fù)雜曲折的內(nèi)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后隱藏著難言的苦衷。

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jīng)常出游,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xiàn),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與民同樂之中。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創(chuàng)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zhuǎn)運按察使等職。

被貶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韓范諸人早在慶歷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jīng)被先后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fā)展生產(chǎn),使當?shù)厝诉^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

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fēng)調(diào)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于現(xiàn)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這兩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現(xiàn)在他的作品里的。

  《醉翁亭記》作者介紹

  歐陽修,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xué)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fēng)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

  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fēng)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fēng)。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xué)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guān)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guān)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翻譯和原文
醉翁亭記第一段: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醉翁亭記第二段翻譯: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

醉翁亭記第四段翻譯 醉翁亭記第四段的翻譯

醉翁亭記第四段翻譯 醉翁亭記第四段的翻譯
醉翁亭記第四段翻譯: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醉翁亭記誰寫的

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醉翁亭記誰寫的
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對快樂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民同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對于官場的一點無奈的思想感情?!蹲砦掏び洝肥撬未膶W(xué)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diào),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亭地址在哪里

《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亭地址在哪里
位于現(xiàn)安徽滁州西南的瑯琊山。醉翁亭位居四大名亭首位,建立于北宋,由歐陽修命名為醉翁亭,因歐陽修《醉翁亭記》一文而出名。醉翁亭頗具江南園林的特色,占地不廣但景色迷人,有九處不同的景致。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諫逐客書第一段翻譯 諫逐客書第一段的翻譯

諫逐客書第一段翻譯 諫逐客書第一段的翻譯
諫逐客書第一段翻譯:臣聽說官吏議論驅(qū)逐列國入秦的游說之士,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穆公訪求賢士,西面從西戎得到了由余,東面從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從宋國迎來了蹇叔,從晉國得來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國,但穆公重用他們,兼并了二十個諸侯國,于是稱霸西戎。

阿房宮賦第一段翻譯 阿房宮賦第一段的翻譯

阿房宮賦第一段翻譯 阿房宮賦第一段的翻譯
阿房宮賦第一段翻譯:六國完畢,天下統(tǒng)一。蜀山砍伐一空,阿房得以建成。覆蓋三百余里,遮天蔽日。從驪山向北構(gòu)筑而后西折,直達咸陽。渭樊二川浩浩蕩蕩,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走廊如綢帶回繞,飛檐像鳥嘴高啄。各因地勢制宜,鉤連對湊相互配合。盤繞著呀,回旋著呀,像密集的蜂房、激流的水渦,高高矗立,不知有幾千萬座。驟見長橋臥于水波,沒有云彩哪來的游龍?乍逢復(fù)道高架在天空,不曾雨晴哪來的彩虹?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