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的翻譯 論積貯疏原文

2022-12-07 天奇生活 【 字體: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翻譯: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出自《論積貯疏》,是賈誼23歲時(公元前178年)給漢文帝劉恒的一篇奏章,建議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增加積貯。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的翻譯

  《論積貯疏》原文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

  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zhuǎn)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梢詾楦话蔡煜拢睘榇藦[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論積貯疏》翻譯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jié)?!卑傩杖背陨俅┒梢灾卫淼煤玫?,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生產(chǎn)東西有時節(jié)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么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

  現(xiàn)在人們棄農(nóng)經(jīng)商(不生產(chǎn)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產(chǎn)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

  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jié)不下雨,百姓就將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朝廷就要出賣爵位,百姓就要出賣兒女。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jīng)耳有所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jīng)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驚的呢?

  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xiàn)象,夏禹、商湯都曾遭受過。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么去救濟災區(qū)?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么去發(fā)放糧餉?

  假若兵災旱災交互侵襲,國家財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于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于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

  積貯,是國家的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干什么事情會做不成?憑借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借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借它去作戰(zhàn)就能戰(zhàn)勝。

  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現(xiàn)在如果驅(qū)使百姓,讓他們歸向農(nóng)業(yè),都附著于本業(yè),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工商業(yè)者和不勞而食的游民,都轉(zhuǎn)向田間從事農(nóng)活,那么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yè)了。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足安定,卻竟造成了這種令人危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p>

  《論積貯疏》注釋

  1、管子:即管仲。后人把他的學說和依托他的著作,編輯成《管子》一書,共二十四卷。

  2、倉:貯藏谷物的建筑物。

  3、廩:米倉。

  4、實:充實,滿。

  5、而:同“則”,就,連詞。

  6、禮節(jié):禮儀法度。

  7、不足:指衣食不足,缺吃少穿。

  8、治:治理,管理。

  9、及:到。

  10、未之嘗聞:即“未嘗聞之”,沒有聽說過這回事。未嘗,不曾。副詞。之,指“民不足而可治”,代詞在否定句中作賓語,一般要前置。

  11、古之人:亦指管子,以下四句引自《管子·輕重甲》,與原文略有出入。

  12、夫:古代對成年男子的通稱。

  13、或:有的人,代詞。

  14、生之有時:生產(chǎn)有時間的限制。之,指物資財富,代詞。

  15、亡:同“無”。

  16、度:限制,節(jié)制。

  17、則:那么,連詞。

  18、物力:指財物,財富。

  19、屈:竭,窮盡。

  20、至:極,副詞。

  21、孅(xiān):通“纖”,細致。

  22、悉:詳盡,周密。

  23、畜:同“蓄”,積聚,儲藏。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的翻譯

  《論積貯疏》賞析

  這篇奏疏,是賈誼針對西漢初年在經(jīng)濟上所面臨的嚴重危機,提出的要注意積貯的重要論文。它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加強積貯對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表現(xiàn)出一個地主階級政治家思想家的遠見卓識。

  他提出的主張,對于維護漢朝的封建統(tǒng)治,促進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鞏固國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貢獻,在客觀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歷史上有其進步的意義。同時,他的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提倡積貯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鑒的價值。

  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這一觀點,既而引用古人有關(guān)不耕不織、用之無度給人民帶來的危害性的言論,對照當時社會食者眾、靡者多、積蓄少的現(xiàn)象,提醒當權(quán)者必須慎重正視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接著文章論及災害的必然性,談到禹、湯受此之苦,并在此基礎(chǔ)上接連設問:如果我們也遇到災害,“國胡以相恤”?如果邊境有敵人入侵,“國胡以饋之?”不僅如此,文章更具體揭示了旱荒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一一勇者行劫,老弱者易子而食,政治未畢通等。

  最后從正面歸結(jié)到“夫積貯者, 天下之大命也”, 指出“茍粟多而財有余, 何為而不成”、“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的大利。同時,進一步提出了“驅(qū)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具體辦法。

  賈誼在文章中還毫不隱諱地揭露了當時人民備受饑寒的困苦生活,對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揮霍無度提出嚴厲的批判,言辭犀利激切。

  《論積貯疏》創(chuàng)作背景

  《論積貯疏》選自《漢書·食貨志》。是賈誼23歲時(前178)給漢文帝劉恒的一篇奏章。

  西漢建立初年,社會經(jīng)濟一片凋敝。據(jù)《漢書·食貨志》記載,那時米價昂貴,饑饉遍地,人與人相食,物資匱乏,連天子出行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馬駕車,將相只能乘牛車。

  漢高祖劉邦采取了一系列予民休養(yǎng)生息和“重農(nóng)抑商”的政策,到漢文帝時,社會經(jīng)濟逐漸恢復,但商賈、地主侵奪農(nóng)民,土地兼并日益嚴重。

  廣大農(nóng)民因破產(chǎn)而紛紛流入城市,成為工商業(yè)的傭工或無業(yè)的游民,官僚、商賈的淫侈之風也日益增長,這些都嚴重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糧食的積貯,很不利于西漢封建政權(quán)的鞏固,同時北方匈奴的威脅也越來越嚴重,面對這種日益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的實際情況,賈誼就向文帝上了這份奏疏,建議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增加積貯。

  題目《論積貯疏》的意思是:論述有關(guān)積貯的重大意義的奏疏。疏,指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條陳自己對某事的意見的一種文件,也稱“奏疏”或“奏議”。

  《論積貯疏》作者介紹

  賈誼,人稱賈生、賈子、賈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余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guān)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guān)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guān)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guān)推薦 更多 >>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的翻譯 論積貯疏原文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的翻譯 論積貯疏原文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翻譯: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肮胖翁煜?,至孅至悉也”出自《論積貯疏》,是賈誼23歲時(公元前178年)給漢文帝劉恒的一篇奏章,建議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增加積貯。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翻譯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翻譯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翻譯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翻譯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翻譯是:滅掉秦國的正是秦國,不是天下的人。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的《阿房宮賦》?!栋⒎繉m賦》運用了比喻、想像、夸張等手法,鋪排、描寫、議論等方式,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毀滅的描寫,為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警示,表現(xiàn)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古希臘神話中愛惡作劇的是誰 希臘神話惡作劇之神

古希臘神話中愛惡作劇的是誰 希臘神話惡作劇之神
古希臘神話中愛惡作劇的是赫淮斯托斯。他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火神、鍛造與砌石之神、雕刻藝術(shù)之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和赫拉的兒子(或由赫拉獨生),阿佛洛狄忒或阿格萊亞的丈夫。赫菲斯托斯善于建造神殿,制作各種武器和金屬用品,技藝高超,被譽為工匠的始祖,以及鍛造的庇護神。

其母之也的意思是什么 其母之也是什么意思

其母之也的意思是什么 其母之也是什么意思
其母之也的意思是“他媽的”,是一句臟話,也叫啟功的“國罵”。傳說有一位叫啟功的教授,書法特別好,求字的人絡繹不絕,在家中或外地都天天沒完沒了地寫。常常在焦慮無奈憤懣之際時,來一句文言國罵—“其母之也!”也就是白話“他媽的”。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文言文翻譯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出處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文言文翻譯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出處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出自《顏氏家訓》節(jié)選之三,其原文翻譯為:古時候求學問的人是為了充實自己,用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而現(xiàn)在求學問的人卻是為了取悅別人,向他人夸夸其談;古時候求學問的人是為了利濟天下百姓,推行自己的主張以造福社會。現(xiàn)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自身需要,涵養(yǎng)德性以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猶恐失天下之士翻譯 猶恐失天下之士的意思

猶恐失天下之士翻譯 猶恐失天下之士的意思
“猶恐失天下之士”翻譯: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語句出自《魯周公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言文,本篇主要講述了周代重要的諸侯國之一魯國的興衰史。國君為姬姓,侯爵。武王伐紂,歧周代商。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魯公即魯侯。魯國先后傳二十五世,經(jīng)三十六位國君,歷史800余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