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意思是什么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出處
2023-04-15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意思: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該句出自《詩經》中《秦風·無衣》一文,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zhàn)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
《秦風·無衣》原文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風·無衣》翻譯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fā)兵去交戰(zhàn),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君王發(fā)兵去交戰(zhàn),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fā)與你在一起。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zhàn)裙。君王發(fā)兵去交戰(zhàn),修整甲胄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秦風·無衣》注釋
⑴秦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篇。
?、婆郏洪L袍,即今之斗篷。
⑶王:此指秦君。一說指周天子。于:語助詞。興師:起兵。
?、刃蓿赫巍?/p>
?、赏穑和?。仇,匹偶。一說共同對敵。
?、蕽桑和ā耙]”,貼身內衣,如今之汗衫。
⑺偕作:一起行動。
?、躺眩合乱?,此指戰(zhàn)裙。
?、图妆烘z甲與兵器。
?、涡校和?/p>
《秦風·無衣》賞析
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疊復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但結構的相同并不意味簡單的、機械的重復,而是不斷遞進,有所發(fā)展的。如首章結句“與子同仇”,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二章結句“與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這才是行動的開始。三章結句“與子偕行”,行訓往,表明詩中的戰(zhàn)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
全詩風格矯健爽朗,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抒寫將士們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磨刀擦槍,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
《秦風·無衣》創(chuàng)作背景
秦風·無衣》是秦地的軍中戰(zhàn)歌。由于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文字敘述簡略,故而后代對于它的時代背景、寫作旨意產生種種推測。
大致說來,主要有三種意見:第一,認為《秦風·無衣》是諷刺秦君窮兵黷武、崇尚軍力的作品。第二,認為《秦風·無衣》乃是秦哀公應楚臣申包胥之請,出兵救楚抗吳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從軍,士卒相約之歌;第三,認為《秦風·無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時,兵士間團結友愛、同仇敵愾、偕作并行、準備抵御外侮的歌聲。
《秦風·無衣》作者介紹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尹吉甫(公元前852—公元前775),西周時期房陵人(今湖北房縣) ,黃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國的國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縣),所以又稱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戰(zhàn)于山西平遙、河北滄州南皮等地。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大成至圣先師”。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意思是什么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出處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出自哪首是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翻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寓意 豈曰無依與子同袍什么意思
豈曰無依與子同袍什么意思 豈曰無依與子同袍出處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表達寓意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表達的寓意
豈曰無依與子同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