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至圣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2020-06-12 天奇生活 【 字體:

  “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釉谑罆r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等。

9054368f60bc4029.jpg

  孔子簡介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更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用?,字仲尼,相傳有弟子三千人,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教育家??鬃拥囊簧写蟛糠謺r間都是從事教育,教出不少有才能的學生,孔子晚年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春秋》。

f1ae98af7b3bab6e.jpg

  孔子的成就

  1、孔子提出“仁”的學說,,要求統(tǒng)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這一學說后來被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

  2、在教育方面,孔子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學生“溫故而知新”,對我國教育事業(yè)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3、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編成《春秋》一書,修訂《詩》、《書》、《禮》、《易》等經典文獻。他的言論被收錄在《論語》里。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至圣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至圣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等。

致勝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 至圣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致勝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 至圣儒家代表人物是誰
“至圣”儒家代表人物指的是孔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人們尊稱為“至圣”。

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儒家思想主張有哪些

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儒家思想主張有哪些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其中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大暑代表的意思 大暑代表什么意思

大暑代表的意思 大暑代表什么意思
大暑節(jié)氣的含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日期是每年的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大暑的氣候特點是高溫炎熱、雷雨頻繁。雖然大暑節(jié)氣高溫又多雨,讓人悶熱難熬,但此時雨水充沛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

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絕指的是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和什么 張旭的狂草與什么并稱為唐代三絕

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絕指的是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和什么 張旭的狂草與什么并稱為唐代三絕
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絕指的是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以及裴旻的劍舞。裴旻被人們稱為“劍圣”。盛唐時期,唐文宗李昂御筆親封,并寫下詔書通告全國,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和裴旻的劍舞,三者并列為“唐代三絕”,“五圣”為:草圣張旭、畫圣吳道子、茶圣陸羽、詩圣杜甫、劍圣裴昱。

四書指的是什么書 四書是哪四書

四書指的是什么書 四書是哪四書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又稱四子書,為歷代儒客學子研習之核心書經?!洞髮W》是初學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門典籍,《論語》是儒家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而《中庸》也是道學中最為的經典之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