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翻譯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翻譯是什么

2020-10-28 天奇生活 【 字體: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的翻譯:生產物資財富有時間的限制,而消費它時卻沒有節(jié)制。在這句話中,“之”是代詞,指物資財富;“亡”是通假字,通“無”,表示“沒有”、“無”;“度”的意思是:限制,節(jié)制。

9a3172ee4155029b.jpg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的出處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出自兩漢文學家賈誼的《論積貯疏》,原文節(jié)選如下: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487ff5ab035b0f92.png

  譯文: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jié)?!卑傩杖背陨俅┒梢灾卫淼煤玫?,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鄙a東西有時節(jié)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么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F(xiàn)在人們棄農經(jīng)商(不生產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產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jié)不下雨,百姓就將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朝廷就要出賣爵位,百姓就要出賣兒女。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jīng)耳有所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jīng)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驚的呢?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翻譯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翻譯是什么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翻譯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翻譯是什么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的翻譯:生產物資財富有時間的限制,而消費它時卻沒有節(jié)制。在這句話中,“之”是代詞,指物資財富;“亡”是通假字,通“無”,表示“沒有”、“無”;“度”的意思是:限制,節(jié)制。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翻譯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的意思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翻譯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的意思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的翻譯是: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出自歐陽修的《豐樂亭記》。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的翻譯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的翻譯的異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的翻譯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的翻譯的異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的翻譯為:大王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吝嗇感到奇怪。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主要是講述梁惠王的故事,其原句為:“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翻譯 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翻譯

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翻譯 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翻譯
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翻譯:按照他們說的技術到河里試驗,沒有不淹死的。該句出自蘇軾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議論文,該文大意為:以一個盲人識日的生動事例來作比喻,說明要親自觀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獲得完整的知識。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翻譯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的翻譯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翻譯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的翻譯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翻譯是:如今將“華”讀為“華實”的“華”,是讀音上的錯誤。這句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這篇文章是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后,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游記,是一篇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散文。

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翻譯 士以此愛樂為用

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翻譯	士以此愛樂為用
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翻譯:李廣對待士兵十分寬容和緩不嚴苛,因此士兵們都十分愛戴他,并且很高興為他所用。這句話的出處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所創(chuàng)作《史記》中的卷一百零九《李將軍列傳》。文中塑造的是一個悲劇英雄的形象,是《史記》中最受歡迎的篇章之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