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對大臣誰的評價
2022-08-25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意思:用人當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錯。該句出自《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翻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錯。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注釋
鏡:鏡子。
得失:對錯。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賞析
人生在世,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就得把自己當作競爭對手,現(xiàn)在與過去比,今天與昨天比,明天與今天比。只要我們每天都有進步,我們就在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俗話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比丝梢酝ㄟ^照鏡子來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齊,是否合身,但是卻沒有這么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看到自身的缺點,所以為了修正自身的不足,我們就要給自己找一面鏡子。
也就是說,我們要找一個努力奮斗的目標,或者找一個監(jiān)督自己改正的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別人總是能看到我們忽略但卻很重要的地方。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的話。
唐太宗介紹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桑,實現(xiàn)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
魏征介紹
魏征,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臥榻召見魏征詢問得失,魏征直言不諱,前后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是誰說的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什么意思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對大臣誰的評價
詠柳中的碧玉是什么意思 詠柳中的碧玉意思是什么
茍且是什么意思 茍且有什么意思
賀知章是詩狂還是詩魔 賀知章是詩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