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2021-05-19 天奇生活 【 字體:

  范蠡與文種的故事說明了人要學會激流勇退,還要有識人之明。正因為范蠡認清了勾踐是個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安樂的君王,及時離開越國,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而文種不聽從范蠡的勸告,自恃功高,最后被勾踐賜死。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范蠡與文種的故事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坐在夫差原來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種和別的官員都來朝見他。吳國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著受封,他認為自己幫了勾踐不少忙呢。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勾踐對伯嚭說:“你是吳國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還是去陪伴你的國君吧?!?/p>

  伯嚭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勾踐滅了吳國,又帶著大軍渡過淮河,在徐州約會中原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給勾踐。打這以后,越國的兵馬橫行在江淮一帶,諸侯都承認他是霸主。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勾踐得勝回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范蠡。傳說他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

  范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p>

  文種不信。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后悔沒聽范蠡的話,只好自殺了。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范蠡與文種的故事說明了人要學會激流勇退,還要有識人之明。正因為范蠡認清了勾踐是個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安樂的君王,及時離開越國,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而文種不聽從范蠡的勸告,自恃功高,最后被勾踐賜死。

范蠡的故事 范蠡為何能被后人尊稱為財神

范蠡的故事 范蠡為何能被后人尊稱為財神
范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商人,他追隨越王勾踐20余年,幫助越王完成復國大業(yè)。越王想要封賞范蠡,但他認為越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于是帶著家眷悄然離去。范蠡來到齊國,改名為鴟夷子,在東海做生意。幾年后便擁有千萬家產,名聲大振。齊王聽說后想要邀請他去做相邦,范蠡為了避免君王的征辟,將家財分給鄉(xiāng)親,再次搬家。

范蠡是哪個朝代的 范蠡是誰被稱為什么

范蠡是哪個朝代的 范蠡是誰被稱為什么
范蠡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經濟學家,楚國宛地三戶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轉投越國,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越王想要封賞范蠡,他卻急流勇退,悄然離開。期間改名換姓,三次經商成為巨富,三次散盡家財。

范蠡是哪個朝代的 范蠡是哪國人

范蠡是哪個朝代的 范蠡是哪國人
范蠡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經濟學家,楚國宛地三戶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轉投越國,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越王想要封賞范蠡,他卻急流勇退,悄然離開。期間改名換姓,三次經商成為巨富,三次散盡家財。

范蠡為什么要離開勾踐 范蠡如何輔佐勾踐

范蠡為什么要離開勾踐 范蠡如何輔佐勾踐
范蠡之所以離開勾踐,是因為他知道勾踐是可共難不能共享福之人。再加上是他一步步的謀劃,使勾踐復國,自己已經有點功高蓋主。自古君王都是過河折橋,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日后發(fā)達時的隱患,所以在滅吳國后,功成身退。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翻譯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意思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翻譯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意思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的意思:所以情況會隨著時代的更替而變化,政策措施也要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情況?!肮适乱蛴谑溃鴤溥m于事”出自《韓非子·五蠹》,作者是戰(zhàn)國末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