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妻死之年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庭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翻譯
2022-09-13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意思是:(那棵樹)是我的妻子逝世那年,我親手種下的,如今已經(jīng)高高挺立、枝葉繁茂,樹冠像傘蓋一樣。該句出自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jīng),以歸家?guī)状说娜耸伦冞w為緯,真切再現(xiàn)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于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項脊軒志》原文
項脊軒志
明·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眿炗衷唬骸叭赕⒃谖釕?,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項脊軒志》翻譯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nèi)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塵泥土不斷滲滴出水來,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環(huán)顧四周,沒有地方可以安置。項脊軒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陽,每天一過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補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開了四個窗子,環(huán)繞庭院蓋起圍墻,用北墻來擋南面的陽光,陽光照在墻上,反射進屋里,屋里才亮堂了。
又在院里種了蘭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樹木,舊時的欄桿,也就增加了光彩。借來的書堆滿書架,時臥時起,長嘯高歌,或者靜靜地端坐,種種聲音都能聽到。庭院的臺階上靜悄悄的,小鳥時時來啄食,人過去都不飛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灑滿半面墻壁,桂花的影子雜亂地映在墻上,風一吹,影子也跟著搖曳,裊裊婷婷,十分可愛。
但是我住在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連成一個大院。等到叔伯們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許多小門墻,到處都是。東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赴宴,雞蹲在大廳上。院子里開始是筑起籬笆,后來修了圍墻,變了兩次。家里有一個老婆婆,曾經(jīng)住在這座軒里。這個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過兩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親待她很好。
軒西面連著內(nèi)室,先母曾經(jīng)來過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這里,就是你母親站的地方?!彼终f:“你姐姐在我懷里,哇哇地哭起來,你母親就用手指敲敲門說:‘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東西了?’我在門板外和她互相應答……”話還沒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跟著哭了。
我從十五歲起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走來對我說:“孩子,好久不見你的蹤影,怎么整天靜悄悄地呆在這里,像個閨女一樣?”等到離開時,她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的人讀書老不見成效,這個孩子的功成名就,總可以期待了吧?”過了一會兒,她拿著一個象牙手板進來,說:“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會用到它。”回憶舊日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樣,令人忍不住要放聲大哭。
軒的東面,過去曾經(jīng)做過廚房,人們到那里去,就要從軒前過。我關著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過腳步聲分辨是誰。這座軒曾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燒掉,大概是有神靈在保佑吧。
我認為:巴蜀寡婦名叫清的,守著丹砂礦井,得到的好處為天下第一,后來秦始皇為表彰她而筑了女懷清臺。劉備和曹操爭奪天下,諸葛孔明從隆中出山建功立業(yè)。當這兩個人無聲無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時,世人哪里能知道他們?我住在這小小的破屋中,當我揚眉眨眼時,認為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說我跟淺薄的淺井之蛙沒什么不同?
我寫了這篇記之后,過了五年,我妻子嫁了過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問古代的事情,或者靠著幾案學寫字。她回娘家去,回來以后轉述幾個小妹妹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閣子,那什么叫閣子呢?”過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壞了也沒有修理。又過了兩年,我長時間生病,沒有依靠,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閣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從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得挺拔高大,枝繁葉茂像傘一樣了。
《項脊軒志》注釋
項脊軒(xuān):歸有光家的書齋名。軒:小的房室。
舊:舊日的,原來的。
方丈:一丈見方。
塵泥滲(shèn)漉(lù):(屋頂墻頭上的)泥土漏下。滲:透過。漉:漏下。
雨澤下注:雨水往下傾瀉。下:往下。雨澤:雨水。
案:幾案,桌子。
顧視:環(huán)看四周。顧:環(huán)視。
得日:照到陽光。
昏:光線不明。
修葺(qì):修繕、修理,修補。
辟:開。
垣(yuán)墻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墻。垣:名詞作動詞,指砌矮墻。垣墻:砌上圍墻。周庭,(于)庭子周圍。
當:擋住。
洞然:明亮的樣子。
欄楯(shǔn):欄桿??v的叫欄,橫的叫楯。
增勝:增添了光彩。勝: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嘯(xiào)歌:長嘯或吟唱。文章指吟詠詩文,顯示豪放自若。嘯:口里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靜靜地獨自端坐著。兀坐:端坐。
萬籟(lài)有聲: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能聽到。籟: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也指一般的聲響。
三五之夜:農(nóng)歷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聲音。珊:通“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迨(dài)諸父異爨(cuàn):等到伯、叔們分了家。迨:及,等到。諸父:伯父、叔父的統(tǒng)稱。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處,處處。
東犬西吠(fèi):東邊的狗對著西邊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過廚房而去吃飯。庖:廚房。
已:已而,隨后不久。
凡:總共。
再:兩次。
相為應答:一一回答。相:偏義復詞,指她(先母)。
束發(fā):古代男孩成年時束發(fā)為髻,15歲前指兒童時代。
竟日:一天到晚。竟:從頭到尾。
闔(hé):通“合”,合上。
瞻(zhān)顧遺跡:回憶舊日事物。瞻:向前看。顧:向后看。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的意思。
扃(jiōng)牖(yǒu):關著窗戶。扃:(從內(nèi))關閉。牖:窗戶。
殆(dài):恐怕。大概:表示揣測的語氣。
來歸:嫁到我家來。歸:古代女子出嫁。
憑幾(jī)學書:伏在幾案上學寫字。幾:小或矮的桌子。書:寫字。
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樣子。
手植:親手種植。手:親手。
亭亭如蓋:高高挺立,樹冠像傘蓋一樣。亭亭:直立的樣子。蓋:古稱傘。
《項脊軒志》賞析
《項脊軒志》原文可分為兩大部分,自“余既為此志”以前為《項脊軒志》。若干年后,又加了一段后記,就是“余既為此志”起的一些話。
所以全篇可分為四段。
從“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到“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為第一段,是文中著意描寫軒室環(huán)境的部分,記項脊軒修葺前后的情況。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段,同時又是一個轉折,進入第二段。
第三段即項脊生(作者自稱)的一番議論。作者以守丹穴的巴寡婦清和高臥隆中的諸葛亮,與處敗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附,既自慨局促,又有自矜抱負之意。
最后是若干年后的補記。續(xù)寫項脊軒在妻死前后的變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
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跡,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
《項脊軒志》創(chuàng)作背景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通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jīng)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
《項脊軒志》作者介紹
歸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文學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自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區(qū))。歸有光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梁,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并稱為“唐宋派”,著有《震川先生集》。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static/images/default.jpg)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static/images/watch.png)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static/images/default.jpg)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static/images/watch.png)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static/images/default.jpg)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static/images/watch.png)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static/images/default.jpg)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static/images/watch.png)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static/images/default.jpg)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static/images/watch.png)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static/images/default.jpg)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static/images/watch.png)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static/images/default.jpg)
25是質(zhì)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zhì)數(shù)是什么
![](/static/images/watch.png)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static/images/default.jpg)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static/images/watch.png)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static/images/default.jpg)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static/images/watch.png)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static/images/default.jpg)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static/images/watch.png)
![](/static/images/info2.png)
吾妻死之年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吾妻死之年手植
![吾妻死之年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吾妻死之年手植](http://tqjimg.tianqistatic.com/content/img/202106/30/43be83cf603a75fb.jpg)
![](/static/images/info2.png)
吾妻死之年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庭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翻譯
![吾妻死之年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庭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翻譯](http://tqjimg.tianqistatic.com/toutiao/img/202106/07/a56f65cdca0c9dc4.jpg)
![](/static/images/info2.png)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譯文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翻譯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譯文](http://tqjimg.tianqistatic.com/content/20221122/xFkaH46ym2knLcJXfT5ru7OI.jpg)
![](/static/images/info2.png)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歲 及笄之年是幾歲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歲 及笄之年是幾歲](http://tqjimg.tianqistatic.com/toutiao/img/202106/04/fc55ab540f4e6046.jpg)
![](/static/images/info2.png)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歲 及笄之年是指什么
![及笄之年是指多少歲 及笄之年是指什么](http://tqjimg.tianqistatic.com/audio/img/201911/24/19f9fba82b4d02b0.jpg)
![](/static/images/info2.png)
桃李之年是指多少歲 多少歲是桃李之年
![桃李之年是指多少歲 多少歲是桃李之年](http://tqjimg.tianqistatic.com/video/img/202011/17/bcf71e35835f920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