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

2022-04-28 天奇生活 【 字體:

  意為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貴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對中國后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出自《孟子·盡心下》,全文原文是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批判統(tǒng)治者荒淫揮霍,無視人民的生存權,以至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p>

  二是強調人民的生存權,必須首先“不饑不寒”,“養(yǎng)生喪死無憾”;否則無異于“率獸而食人”的民賊。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三是強調統(tǒng)治者首先必須獲得民心,并進而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的觀念,把民本思想升華到一個相當自覺的道德境。

  孟子說:“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即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边@里所說,實際涉及到了君王、政權、民眾的關系。照孟子的說法,在社會的結構中,有民、天子、諸侯、大夫幾個方面。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社稷是祭祀古神土神之處,如果以潔凈的供品按時祭祀,卻仍不能免去水旱災害,就應該變置它。社稷是一個政權的象征。這實際是說,一個政權不能起到它應起的作用,就可以改變它。

  一個人得到諸侯的喜歡,就可以做大夫。一個人得到天子的喜歡,就可以做諸侯。在這層層結構中,天子具有最高的地位。但是他只有得到民眾,才能做天子。如果天子失去了民眾,才能做天子。如果天子失去了民眾,也就做不成天子了。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2024-06-03
16.5萬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2024-06-03
19.2萬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2024-06-03
11.9萬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2024-05-31
8.5萬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024-05-31
9.4萬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024-05-30
13.9萬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5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質數(shù)是什么

2024-05-30
11.1萬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8的因數(shù)有 因數(shù)的定義

2024-05-30
13.8萬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32的因數(shù) 因數(shù)和乘數(shù)是否相同嗎

2024-05-30
11.9萬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33的因數(shù) 33的因數(shù)有幾個

2024-05-30
14.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淺議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主張

淺議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主張
民貴君輕思想是孟子提出的社會政治思想。意為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懊褓F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對中國后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的句子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 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
意為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貴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對中國后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出自《孟子·盡心下》,全文原文是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的政治主張主要是什么

孟子的政治主張 孟子的政治主張主要是什么
孟子的政治主張是仁政。孟子把孔子的“德治”主張發(fā)展為“仁政”學說,以宗法血緣道德釋仁義,主張恢復井田制,反對兼并戰(zhàn)爭。孟子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

孟子的時代背景 孟子的時代背景簡介

孟子的時代背景  孟子的時代背景簡介
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國戰(zhàn)亂剛剛平息,需要適合國情的思想主張,面對弱肉強食的互相兼并,他沒有像縱橫家之流那樣熱衷個人名利,但他繼承了“王道”的政治理想和孔子的思想。主動背負起時代使命,游說各位諸候。孟子經過青少年的飽學和鉆研之后,在家鄉(xiāng)聚徒開始講學,成為當時地方最具影響力的儒學大師。

孟子的代表作 孟子的作品孟子的代表作

孟子的代表作 孟子的作品孟子的代表作
孟子的代表作為《孟子》一書。孟子名軻,是今山東鄒城人。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去世100年后,孟子傳授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他的哲學思想與孔子是一脈相承的。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是社會的影響引發(fā)了道德的墮落,因此十分重視道德教育。

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啥 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是什么

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啥 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是什么
“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孟子認為大丈夫應具備的道德規(guī)范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