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湯圓最早叫什么 湯圓最早叫什么名字

2022-06-29 天奇生活 【 字體:

  湯圓最早浮元子。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xiàn)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狀,然后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南方人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tǒng)習俗。

湯圓最早叫什么

  湯圓冷水煮還是熱水煮

  湯圓用熱水煮。湯圓冷水下鍋容易破皮,還會出現(xiàn)湯圓粘到鍋底的現(xiàn)象,熱水下鍋,睡著水溫升高,湯圓外皮很快被唐熟,就不會破皮,所以湯圓要“沸水下鍋,文火煮?!?/p>

  湯圓要煮幾分鐘

  湯圓要煮7~8分鐘左右。一般來說湯圓需要等水開之后再下入到鍋中,然后再煮7~8分鐘,具體的煮制時間與湯圓的個頭大小有很大的關系,其中個頭越大的湯圓,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而且肉餡比素餡湯圓所需要的時間也會要更長一些。

  一般來說等湯圓浮到水面之后再煮1~2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另外煮的時候也要用勺子不斷地攪拌,這樣才能避免湯圓粘貼在一起。

湯圓最早叫什么

  湯圓要解凍才能煮嗎

  一般是不需要解凍的。速凍湯圓在煮之前一般是不需要經(jīng)過解凍的,只需要直接將其下入到鍋中的熱水中煮熟就可以了。

  不然在解凍的過程中由于溫度的升高會蒸發(fā)出一定的水汽,而當湯圓的表皮吸收了水汽之后就會出現(xiàn)濕軟的情況,此時如果稍微挪動一下或者下鍋煮的話就都會很容易出現(xiàn)破皮的情況,所以建議最好不要將其解凍。

猜你喜歡

立春后胡蘿卜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胡蘿卜變質了

立春后胡蘿卜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胡蘿卜變質了

2025-02-10
14.1萬
立春后咸肉怎么保管 如何判斷咸肉是否變質

立春后咸肉怎么保管 如何判斷咸肉是否變質

2025-02-10
19.6萬
立春后臘肉怎么保存更久 判斷臘肉變質的方法

立春后臘肉怎么保存更久 判斷臘肉變質的方法

2025-02-08
7.2萬
立春后冰柜怎么調溫 如何判斷冰柜的溫度調節(jié)是否合適

立春后冰柜怎么調溫 如何判斷冰柜的溫度調節(jié)是否合適

2025-02-08
14.6萬
立春后大蔥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大蔥變質了

立春后大蔥怎么保存 怎么判斷大蔥變質了

2025-02-07
12.7萬
立春后怎樣保存玉米 玉米儲存注意事項

立春后怎樣保存玉米 玉米儲存注意事項

2025-02-07
11.6萬
立春后喝什么花茶 立春后飲食注意事項

立春后喝什么花茶 立春后飲食注意事項

2025-02-06
12.4萬
立春后還會冷多久 立春的氣候特點

立春后還會冷多久 立春的氣候特點

2025-02-06
11.8萬
立春后怎么養(yǎng)生最好 立春后吃什么養(yǎng)生

立春后怎么養(yǎng)生最好 立春后吃什么養(yǎng)生

2025-02-05
13.6萬
立春后曬背有什么好處 立春后曬背注意事項

立春后曬背有什么好處 立春后曬背注意事項

2025-02-05
12.1萬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更多 >>

湯圓最早叫什么 湯圓最早叫什么名字

湯圓最早叫什么 湯圓最早叫什么名字
湯圓最早浮元子。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xiàn)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狀,然后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南方人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tǒng)習俗。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哪發(fā)現(xiàn)的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在哪被發(fā)現(xiàn)的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哪發(fā)現(xiàn)的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在哪被發(fā)現(xiàn)的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澳大利亞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叫吉普斯蘭大蚯蚓,它身長可達1米,粗約2厘米,由于可伸縮,最長可達3米,平均重200克,頭部為黑紫色,身體呈藍色,約有200~300節(jié),最早在澳大利亞被發(fā)現(xiàn)。

粽子最早叫什么 粽子最早叫什么名字

粽子最早叫什么 粽子最早叫什么名字
粽子最早叫角黍?!侗静菥V目》上記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之形,故曰粽?!濒兆釉缭诖呵飼r期就已出現(xiàn),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在唐代,粽子的形狀有很多,如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錐粽等。后來,粽子逐漸由節(jié)令食品向飲食市場擴散,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指南針最早叫什么 指南針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指南針最早叫什么 指南針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指南針最早叫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同時也是中國最早使用的指南工具。司南是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fā)明,是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來辨別方向。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么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么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交子。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產(chǎn)生于四川,流通地區(qū)也主要是四川。當時四川使用鐵錢,鐵錢分量重、價值低,不便于流通和隨身攜帶。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xiàn)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jīng)營現(xiàn)金保管業(yè)務的“交子鋪戶”。

指南針最早叫什么 指南針早期被稱作什么

指南針最早叫什么 指南針早期被稱作什么
指南針最早叫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同時也是中國最早使用的指南工具。司南是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fā)明,是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來辨別方向。指南針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友情鏈接